突破新经济发展天花板,青岛发力企业“软创新”
来源: 时间:2021-08-19
城市不需要千篇一律的产业标签,但没有城市不需要新经济。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全球贸易充满不确定性,多重因素叠加,新经济发展再一次打开机遇的大门。
新技术与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深度融合,被认为是此轮新经济发展的最大引爆点。更重要的是,专家断言,与互联网“上半场”的变革相比,此轮新经济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这意味着,以制造业见长但近年来却总是被外界质疑的青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近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式在全市启动新经济企业管理创新案例典型培育,正是青岛大力推动新经济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重点围绕高端化工及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电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领域,培树一批企业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案例,以此带动更多企业加快向新经济转型。
从全国来看,这尚属一种创新性的做法。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同时,加快管理变革或许能让青岛新经济发展事半功倍。
01新经济赛道,青岛要“弯道超车”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既包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等。
诚然,青岛没有BAT,也没有拼多多、字节跳动,但这不意味着青岛将永远与新经济“绝缘”。
7月9日,青岛新经济联合会正式成立。青岛市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轮值主席(顾问)、当选为联合会首届会长的喻东表示,行至互联网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时代,新的创意和创造都是基于产业发生的,而青岛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结合自身产业方向,加快用新技术、新创意孕育产业发展新范式是一条重要路径。在他看来,青岛产业特色鲜明、产业结构和定位清晰,完全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新经济发展之路。
事实上,近两年来,青岛在发展新经济上的比较优势已经渐渐显现出来。
围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青岛加快发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愿景目标,创新出台“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意见”,作为促进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和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升级的重要发力点,以及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和推动产业高端迈进的重要结合点。卡奥斯、聚好看、特来电、酷特智能、百洋医药等一批成长快、竞争强、前景好的新经济企业快速成长。
2020年青岛“四新”经济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稳居全省第一,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三成,高于全省2个多百分点,“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02既要“硬创新”,也要“软创新”
有潜力,但也要找到最大限度释放潜力的路子。
推进企业加快推进管理创新就是青岛探索的重要方向。
如果将新技术的引入、应用视为企业的“硬创新”,那么企业在组织管理上的创新则是不折不扣的“软创新”。关于“软硬兼施”的系统性创新的重要性,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充分阐释。如今,面临更快的技术更迭和更大的转型升级压力,中国企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关注“软创新”。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华表示,当前产业和企业转型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从传统的低效率低质量资源配置模式,向高效率高质量资源配置模式转变;二是从低价值创造区域向高价值创造区域升级,三是从稳定的组织向快速适应外部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动态组织转型。而这些都离不开组织管理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优化流程与模式变革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事实上,“软创新”甚至会成为制约企业向新经济转型的“天花板”。例如,很多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却并没有带来效益大幅提升,正是因为管理流程没有实现有效的优化,组织模式没有相应的变革。
青岛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一直有良好的基础,培育了一大批愿意积极探索的企业和企业家。改革开放至今,以海尔的“人单合一、人人创客”、酷特智能的“源点论组织管理模式”为代表,青岛形成了一批管理创新品牌,叫响全省、全国乃至全球。
在面向全市开展的企业管理奖评选活动中,累计已有中车四方机车、青特等16家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果案例获得表彰正是得益于此,青岛制造在过去几十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而未来,青岛也将以此为基础,加快推动企业探索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
03划出“十大”重点,清晰认识明确方向
根据方案,青岛将重点围绕十大新经济形态类型,开展管理创新成果培育。
包括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平台经济、园区经济、产业链(生态圈)共同体、产学研用一体化。
十大方向由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高校专家、企业、行业联合会等,经过反复调研、探讨,多次调整修改,才最终确定,既考虑了全球新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和趋势,也综合了青岛的产业特点和企业现状。
数字化转型,指传统产业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有序进行数字化转换,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实现基于数字化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系统、运行流程。
工业互联网,侧重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各类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
人工智能,指生产和应用具备人类智能的技术设备而形成的产业形态,如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各类专家系统等,以及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金融、通信、社会治安等各个领域不断向纵深渗透应用。
智能制造,指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扩大和部分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实现柔性制造、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以及智能服务、智能化管理等。
绿色制造,即利用先进绿色设计、生产、管理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使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寿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服务型制造,将生产制造延伸到制造服务并实现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形态, 包括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等。
平台经济,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打造交易型平台、专业化创新平台或创新型企业平台化,依托平台数据生态优势,实现内部协同管理、外部跨界融合、市场供需对接和多方主体的资源链接与共享。
园区经济,发挥优质经营主体和高质量要素资源的高效益配置作用,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使一定区域内经济主体融合共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益经济形态。
产业链(生态圈)共同体,核心企业通过纵向产业链上、下游或相互联系的产业形成产业链(生态圈)共同体,应用信息化、智能化和区块链等技术形成产业链(生态圈)经济利益共同体。
产学研用一体化,实体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市场应用相互配合,形成价值链联系紧密的高效创业创新经济联合发展体。
“通过梳理十大重点新经济形态,能更好引导企业,清晰对新经济的认识,明确发展方向。”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方向明确,企业、行业便有了“灯塔”,将照亮新经济的青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