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之间还能架起更多“金桥”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25-09-18
在9月16日举行的“2025中韩未来发展济州国际交流周”活动上,韩国济州道政府向今年5月英勇营救遇险济州渔民的4名中国海警队员授予“荣誉道民”称号。这一事件体现了推动中韩关系发展的民间力量,也展现了中韩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中韩关系的底层逻辑始终离不开民心相通与务实合作,如何摆脱负面因素干扰、共同培育理性友好的民意土壤,已成为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课题。
近年来,中韩关系遭遇一定挑战。前段时间,某些韩国极右团体在国内掀起反华声浪,炒作虚假的“中国威胁”,煽动民众情绪,严重阻碍了中韩关系的恢复和发展。韩国反华团体的所作所为,既是韩国国内政治矛盾外溢的表现,也受到了外部反华势力的煽动与利用。虽然这些势力为中韩关系增添了不少干扰,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有利于中韩关系发展的因素目前呈增多趋势。
首先,李在明政府也已表现出发展中韩关系的积极立场。李在明在今年6月的中韩领导人通话中表示,他高度重视韩中关系,愿同中方一道,推动双边睦邻友好关系深入发展,改善和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让韩中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此后,中韩之间高层往来互动日益增多,例如李在明总统在访美之际向中国派遣了特使团、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来华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等。中韩高层的频繁互动,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推动力,更是改善两国民众彼此认知最有效的引导力。
其次,韩国国内对反华团体的行为已有诸多反对和批评之声。包括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内的政坛高层人士及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已多次发表批评意见,批评这种行为“脱离了言论自由的范畴”,属于“胡闹”和“蓄意挑衅”。韩国政府也已开始对这些极右反华势力采取限制措施。另外,韩国反华团体虽然在舆论场上的声音显得很大,但其并不能代表韩国社会对中国的主流意见。
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助推中韩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加,两国间的良性互动氛围再度显现。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把握好、利用好。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努力改善中韩民间的相互认知。为此,第一,中韩要继续在政治外交方面加强合作,夯实中韩民间交流的基础。像中国对韩国入境游客实行免签政策、韩方推动面向中国人的团体游客免签政策等,都是能够切实推动两国民间交流的有益之举。
第二,两国应积极规划更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项目,特别是涉及两国青年的交流项目,例如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主办、韩中经济文化教育协会和韩国中文教师会协办的2025年度“韩国小记者中国行”活动,以及在即将举行的2025沈阳—韩国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策划的中韩青少年电竞友谊交流活动等。中国游客去韩国的韩剧取景地打卡、韩国年轻人来上海过周末的旅游形式,某种程度上也是两国民众自发交流形成的结果。
第三,加强新闻媒体、智库专家、高校学者之间的多维度交流,建立两国间媒体舆情的监测、引导、矫正等保障机制,为引导两国民众间的相互认知创造良好环境。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在9月16日中韩未来发展济州国际交流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表示,要结合网络时代特点,引导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积极弘扬中韩友好合作的正能量。
35年前,联通中韩海上客运的“金桥”轮在老威海港码头靠岸,架起了中韩交往的金桥。保持友好稳定的中韩关系,有利于促进两国的民生福祉和共同发展,已然成为中韩两国的共识。如今,中韩互利合作不断深化,经过多领域、多层级实践的推动,中韩民众彼此的相互了解、相互认知一定能够产生更多积极转变,中韩民心之间还能搭起更多“金桥”。
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构建起中韩之间相互尊重、理性认知、友好往来的环境很不容易,需要双方从政府到社会的全面培养与呵护,最终形成充满活力的、能够经受考验的民间交流合作生态。这是中韩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础,亦是两国关系不断提质升级的动力源泉。(作者是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山大学韩国研究所所长)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