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江西服装学院承办,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冠名的“富怡•第三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决赛”于6月7日在江西服装学院圆满结束。
经过两天紧张的比拼,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制版师通过服装制版、立体裁剪、样衣制作、工艺技术文件编制等多项内容的考评,最终决出“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最佳平面制版奖”、“最佳制作工艺奖”、“最佳立体造型奖”和“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作为初赛组织机构,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前期积极组织和调度省内相关单位,并于4月22日在泰安成功举办初赛,共选拔19名选手代表山东参加全国决赛,同时赛前开展了平面制版的集中培训。最终来自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的刘剑在决赛中获得“最佳平面制版奖”,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针对整个决赛,大赛评委会主席、东华大学教授张文斌做了精彩分析,他盛赞本届赛事无论从作品完成度还是作品质量层面都比前两届有了较大提升,但也指出了目前版师普遍存在的现状,诸如款式图比例掌握不到位、规格填写不完整、造型欠缺等不足,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然而就山东整体情况来看,选手有比较严重的短板现象,存在某一项或两项成绩分数很高,其它几项分数很低的现状,导致综合成绩不理想,从每项成绩的分析中非常直观的体现出来。在工艺技术文件编制方面,我省只有2名选手成绩不合格,大部分选手成绩集中在70-85分之间,最高分89分,全国最高分为98分;服装制版方面,我省选手有4名选手成绩不合格,70分以上只有六名选手,最高分92分,为全国最高分;样衣制作方面我省选手成绩相对较差,只有6名选手成绩合格,其中5名成绩在70分以下,另一名选手为我省最高分89分,全国最高分为96分;立体裁剪方面,我省有8名选手成绩合格,70分以上只有3名选手,最高分88分,全国最高分为96分。理论方面我省选手有6名成绩合格,最高分73分,全国最高分90分。山东选手的工艺技术文件编制、服装制版、样衣制作、立体裁剪和理论每项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75分、68分、55分、61分和55分,而在这次比赛中成绩突出的浙江,他们选手的每项平均成绩分别为75分、74分、80分、74分和56分,成绩同样突出的还有北京,他们选手的每项平均成绩分别为76分、65分、71分、78分和59分。从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来看,我们山东选手的薄弱环节主要在样衣制作和立体裁剪,这说明我们的版师在日常生产中大都只专注于制版,忽视了其它环节。而这恰恰与版师在企业生产中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相悖,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院校的教学质量。
虽然山东选手在本次比赛中取得的奖项不多,但收获依然很多,既实实在在的看到了与其他省份选手之间的差距在哪儿,又进一步意识到要想成为真正的优秀版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教学产生深刻影响。
在颁奖晚会上,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对优秀制版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要求:“当前我国服装人才培养主要分为艺术设计与工程设计两个方向。设计师所表现出的设计创意、手绘能力离不开艺术性的熏陶,而真正投入到服装生产环节,制版师则是将具有艺术性的效果图转化为产品的实践者。”他强调,优秀的制版师不仅需要有理解并实现设计师设计手绘图的能力,同时更要掌握设计理论与纸样结构、制版工艺实践、库房管理等生产环节所涉及的技术细节。
据了解,对于本次大赛中荣获“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称号选手的优秀制版作品奖带到2016年CHIC展会上进行静态展览展示,以更好地促进行业内的交流。同时在本次大赛中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制版师即将被写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这意味着国家对版师这一职业有了高度重视和认可。换句话说,今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极有可能在某位版师身上诞生,这将对于提升制版师群体的关注度有着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