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新标准”引领行业改革方向 得奶源者得天下
来源: 时间:2016-05-09
根据乳企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在过去的2015年过得并不容易。受原奶价格下降,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降低。在国际奶价大幅度低于国内原奶价格的背景下,国内养殖企业未来依然面临较大的考验。
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如今看来,坚守成为众多乳企的不二选择。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国内乳企经过8年抗战换来今天的局面,“只能做的更好才有未来。”
提高门槛,苦练内功成为当下乳企真实的写照。
4月21日,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联席会上审议通过《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这一标准并非正式的国家标准,但由于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要由乳制品行业“国家队”及多个地方大型乳企组成,且新标准几项关键指标均达到甚至高于欧美标准,因此对于国内乳制品行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方向引导作用。
过于依赖进口奶粉无异于引颈受戮
曾几何时,中国本是一个缺奶的国家竟然出现了奶农倒奶杀牛的现象发生,国内生鲜牛奶的价格也像过山车一样,高低不稳。究其原因,大量进口大包粉的冲击或许是罪魁祸首。
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6年前3个月,中国进口奶粉27.65万吨,同比增长25.48%,进口额为6.53亿美元,同比增长5.2%。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欧美原奶产能扩大导致的世界范围内生鲜乳过剩,使得国际生鲜乳价格连续下跌。同时,由于国内生鲜乳价格未与国际接轨,导致国内生鲜乳采购价格居高不下。于是,国内乳企纷纷开始使用进口大包粉作为原材料来生产各类乳制品,减少收购甚至拒收生鲜乳的现象发生。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冯艳秋表示,部分加工企业选择低价进口工业奶粉做原料替代生鲜乳生产各类乳制品,不仅降低了乳制品的质量,也严重制约了乳业产业链上游——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中国奶业资深专家陈瑜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乳制品行业依赖进口奶粉作为原料,虽然可以短时降低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破坏产业链平衡的做法将对国内乳制品行业构成重大隐患——如果国内奶牛养殖业垮掉,将来国际生鲜乳价格一旦回升,国内乳制品企业将面临“断粮”的危机,那时便不得不接受高价格进口奶粉,这无异于引颈就戮。
“新标准的出台,意在引导乳制品生产企业更多使用生鲜乳作为原料,这不仅可以为消费者奉献更多优质乳制品,更是从战略层面提升国内乳企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上述人士如此表示。
而在辉山乳业常务副总裁葛坤看来,无论是2010年的国标还是刚出台的农垦标准,都只能是一种背书,真正能够提振消费者信心的,还是企业自身的行动。
葛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IT企业经常提‘用户为王’,对于乳业同样适用。这是一个消费者有能力、有条件更有意愿自主选择的时代。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喝到’到‘喝好’发生了迭代,以前我们经常说,你赢得中国市场,就赢得了全世界;现在必须换一种说法,你只有赢得全世界,你才能在中国立足。这就是现实。我们要赢得消费者的‘心”、’,进而赢得消费者的‘手’。“
奶源优势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据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冯艳秋介绍,为了将达到新标准的优质生鲜乳的价值通过牧场、加工企业再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联盟还将推出”中国农垦生鲜乳“品牌标识。标识可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产品的全程可追溯。
业内人士分析,达标的生鲜乳实际上是一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未来”中国农垦生鲜乳“品牌标示的推出,将为达标企业进行公信力背书。拥有带”农垦“标识的奶源优势将成为未来乳企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山东某牧场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牧场产奶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所有的奶都会被企业收走。
好奶源离不开苜蓿草,然而中国苜蓿草种植面积小,自给率不足50%,且质量相对较差。
据葛坤介绍,从2003年至今,辉山乳业致力于产业链上游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探索和实践,饲草、牧草种植实现全程现代化,确保奶牛口粮的品质,辉山生产的苜蓿草可达到中国质量标准中的最高等级。未来,辉山乳业将进一步扩大现代化农业种植的面积,通过提升饲料种植的单产水平来实现饲料总产量的增加,实现与奶牛存栏数量增长一致的种植效率提升。